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字級大小

橫跨亞太:教宗方濟各與大學生的會面Building Bridges Across Asia Pacific: A Synodal Encounter between Pope Franci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發布日期 2024-07-03 13:34:00

      由美國芝加哥羅耀拉大學(LUC)全球與社區參與辦公室主辦組織發起,讓全球各地大學生與教宗方濟各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和計畫,讓青年能夠在世界上各角落引領並追求社會正義和共同利益。

    自2022起陸續與美洲、非洲、南亞等地區的大學生進行會談,2024的5月台灣三所天主教大學由輔仁大學邀請文藻外語大學靜宜大學共同參與,組成2組學生團體,第一組輔大團體是12位教友青年,第二組文藻團體的8位青年有6位非教友,1位是基督徒1位是教友青年,兩組分別經過三輪的會談形成對提問議題的共識並各自選出1位青年代表

    文藻團體由文藻吳甦樂教育中心負責帶領推動,黃德芳主任和林禹臻助理擔任協調員和紀錄者,規劃一次團體相見歡和三次線上會談,並邀請輔大聖言會季進德神父擔任指導神師,吳甦樂教育中心林耀堂老師與王學良老師擔任團體陪伴員,每次會談前都會先公布進行順序、會談規則、發言的時間與主題,並提供共同編輯的文件簡報檔案讓團體夥伴做好會談的準備。

    團體的8位青年分別來自文藻與輔大,在第一次相見歡的時候分享了自己想問教宗方濟各的一個問題:文藻英國語文科專二的謝筱曼想知道「宗教如何能夠給現今分歧的世界帶來療癒」,國際事務系大四的黃婕晅則提到「在中國與台灣長久的歷史下,新世代能如何改善或改變這長久的爭吵,並鼓勵雙方互相理解」,東南亞學系大一同時也是新住民二代的李政軒關注的是「教會如何運用其資源與影響力,促進經濟公平並幫助貧困社群擺脫貧困」,英國語文科專四的朱梓萍和法國語文科專四陳麗巧都想問的是「由於教宗公開祝福同性伴侶,在這個舉動之後對教會、天主教徒們和教宗本身有產生什麼不同的影響?又是什麼原因促使教宗想為他們發聲?」輔大化學系大三的蕭丞宏想問教宗「對現代的年輕人說的一句話是甚麼?」,法律學系大三的尤承浩也是文藻團體中唯一的教友青年想問教宗的是「現代社會帶來許多倫理道德挑戰。教宗認為大學生應如何在多元文化和多種宗教背景下,推動『共同的』道德價值觀和社會責任,以應對這些挑戰?」,電機學系大一的樊縉維則是很想問問教宗對其他宗教的看法會是如何?

    之後的三次線上會談,都先從每個人一句話的心情氣象預報開始,再以靈修交談(Conversation in the Spirit)的方式進行會談,依照芝加哥羅耀拉大學提供靈修交談的方法與原則,每次會談均有三輪,一次一人發言,每個人的時間均相同,邀請成員以開放的心胸去聆聽彼此的意見,最後也會一起共同編輯確認自己發言的內容以示負責。

    擔任協調員的黃德芳主任表示:「這是我第一次用靈修交談的方式帶領和陪伴青年團體,這個交談的方式讓議題得以聚焦在有意識的分享、專注的聆聽和有深度的交流」,參與會談的學生也表示靈修交談的過程中有不少的收穫,雖然整合所有人的想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歷經表述想法提問與回應這三步驟真的能讓大家的想法經由對話逐漸收斂和聚焦

    第一次的會談主題是「關於台灣,我們青年想向教宗說什麼議題」,每個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兩分鐘,青年從個人的發問開始關注台灣社會現況,新增的議題有性騷擾、資源分配不均、宗教信仰面對多元價值的衝突與挑戰等,在回饋夥伴1分鐘的部分,獲得最多回饋的議題是兩岸政治與性騷擾,最後由輔導神師季神父做會後祈禱。

    第二次會談則以經驗和行動來深化、豐富議題的內容:「什麼社會問題影響你及你身邊的人最多或最重要?除此以外,社會中也有許多人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嗎?請根據你的個人經驗說明。關於這個議題,你和你的同伴可以做些什麼來創造一個更有希望的未來?學校、教會、社群又能如何支持你?我們青年要向教宗說什麼議題?」,青年在第二次會談聚焦在台灣貧富差不均、物價上揚、就學貸款等的經濟問題、新住民歧視問題、青年心理疾患增多以及政治兩極化的議題上,在可能的行動與作為上提到倡議多元文化教育、理性對話與寬容、社會服務以及青年小組互助支持系統。

團體陪伴員林耀堂老師和王學良老師表示「聆聽青年們關注的議題會發現大家能感受到受壓迫者的處境,想為弱勢者發聲,在乎社會的正義與和平」,輔導神師季進德神父回饋青年提到每位青年看到的就是青年所處的世界,青年能走出來不只是關心自己還能關注他人和社會上的不幸,真是很欣慰,季神父說「我覺得我們的社會有希望了」!青年負責每次紀錄會談逐字稿與召開Teams線上會議的林禹臻也說「雖然是多為非教友的團體,但還是能夠注意到身邊不同的議題,真的覺得很有希望,擁有自由民主的台灣才能孕育這樣的青年,能夠先關注到自身,再長出力量關注他人、關注社會,覺得與有榮焉。」

第三次會談做最後的統整,第一輪每位青年以1個核心議題和與其相關的2-3個子題做出整體的論述,第二輪聆聽後回饋給最終想選擇提問的議題,第三輪共同豐富最終選擇議題的內容與觀察,最後由青年具名確認三個議題並選出最終的青年代表。

議題一:如數位時代的青年心理健康

議題二:如何用和解與寬恕面對台灣多元族群的對立與政治的兩極

議題三:經濟對台灣社會的各種影響

    獲選的青年代表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黃婕晅在6/20與教宗方濟各線上對談後表示聽到其他國家的青年也提到在科技進步快速的狀況下難以找到「歸屬感」很有共鳴,對於教宗對我們議題的回饋,婕晅說「教宗提到我們的心理壓力與歸屬感是有所關聯的。自己應該從學習中找到歸屬感,並擁有正向的自我認知,同時關心週遭的親朋好友,互相扶持與尊重,共同幫助對方面對生活的每一天」「儘管歧視是生命中一個負面的部分,但還是要面對它並與他人攜手合作走下去。」

這次從前期三輪會談的準備到當天線上與教宗的會談,婕晅表示自己學習、成長最多的是靈修交談的方式以及教宗在會談中常常提醒大家要互相尊重與包容,並欣賞這個世界正向的那一面。東南亞學系也是新住民二代的李政軒表示「這次參加與教宗對談的這個計畫讓我感受到他的人們關懷,也讓台灣新住民二代的議題能被國際看見,是很有意義的。」英國語文科的朱梓萍和法國語文科的陳麗巧都表示自己有歐美交換的經驗,對於族群間的歧視議題與社會正義很有感,輔仁大學法律系的尤承浩表示參加動機就是想把自己關注的倫理議題帶給教宗,很高興有把握到這次難得的機會。

台灣天主教學校整體活動計畫歷時1個月,由輔仁大學施恩加神父負責,總計參與的台灣大學生有 20位,青年團體有2 組,青年代表2位,於6/20日圓滿結束,希望未來有更多青年參與關注社會正義、和平與共同福祉的機會。